吉林大学
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强化毕业生就业都做了什么举措?
吉林大学举办2023届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256家名企前来招聘。金秀整是吉林大学的研究生,她来到了双选会现场,主要目标是国企或者央企。她说,自己没那么看重高工资、高福利,而是更看重稳定性与长远的发展。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3年,吉林大学迎接毕业生有19844人,其中本科生10104人,硕士生7344人,博士生2396人。毕业生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自2021年9月以来,吉林大学已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150余场,发布招聘快讯31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需求60万余个,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基层选调项目21个。线下招聘会,云端招聘会,元宇宙招聘会……吉林大学各种举措大力促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吉林大学协同吉林省教育厅举办“携手促就业 奋进新征程”2023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吸引参会用人单位256家,提供近3600个专向岗位。包括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等知名企业单位都来到招聘会现场,寻找适合的人才。
这场招聘会只是吉林大学举行的校园双选会之一。为了促进2023年毕业生就业,吉林大学积极举办了多场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如“蓉耀向东生 未来很有YOUNG”成都东部新区走进吉林大学推介招聘会、“自贡知名高校行人才主题日”活动、“千企万才 才聚江阴”秋季校园招聘会、“长春市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校园巡回双选会、深圳市罗湖区2022年“猎英名校行”高端人才招聘活动,共5场中型双选会及推介会。据吉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彦杰介绍说,吉林大学2022年共完成线下校园宣讲会174场、空中宣讲会741场的宣传、组织和推送工作及相应的安排考核场地和现场支持服务,累计提供有效岗位188000余个;累计发布招聘快讯8266条,提供参考岗位145万余个。
吉林大学首次通过“元宇宙”形式举办2022年全球人才招聘会,向全球诚聘英才,成为热门话题。
面对疫情复杂难测,吉林大学的学生工作早已经开展到线上,从今年3月以来,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等校领导先后与重点企业主要领导进行云端访谈,拓展交流合作,大力推介毕业生。
吉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也积极开拓云端招聘市场。打开吉林大学就业网站、吉大就业创业官方公众号,每天都有不同的推送。据冯彦杰介绍,吉林大学积极开展了“春季云上招聘月”“空中就业促进周”“分行业就业空中直播间”“校友企业招聘会”等线上招聘活动,春季云上招聘月待选岗位数量总计233617个;4期促进周待选岗位总计为10037个;协同举办东北五校2023届毕业生秋季网络双选会,吸纳596家用人单位,提供有效岗位近53000个。
除此之外,吉林大学一直把服务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积极发挥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区域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响应“奋斗有我 ‘就’在吉林”号召,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全年发布省内用人单位招聘快讯629条,空中宣讲48场,线下校园招聘38场,占总入校宣讲场次的21.4%,共提供省内就业岗位11万余个。此外,举办“激励人才助力‘六城联动’发展‘百日攻坚’行动”双选会——“长春市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校园巡回双选会,内含长春市“专精特新”优质企业30家,提供专项岗位1000个以上。组织全校400余人积极参加2023年吉林省选调生招录工作。而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不就业拟升学”毕业生群体,吉林大学还深入挖掘自身资源,开展2022年短期助理聘任工作,共涉及54个部门(包含学院、培养单位),共吸纳1197名应届毕业生留省就业。
冯彦杰说:“吉林大学一直把就业育人的观念贯穿学生的培养全过程,从大一、研一就开展就业指导课,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引导学生到国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服务基层中去,也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投身新一轮吉林振兴中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吉林大学将继续以“引领工程”为指南,以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着力优化“两主三双一核心”就业工作模式,努力深化就业育人,奋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摘自中国吉林网】
内蒙古财经大学
守正创新 积极作为
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内蒙古财经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一体化体系,树立“大就业”工作格局,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优质的就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为支撑,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坚决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积极推进“互联网+就业”模式,为每一位毕业生提供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一、坚持“高水平”,构建系统化工作体系
一是高站位认识。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就业“一把手”工程,大力推动全校形成全员关注就业、全员参与就业、全员促进就业的工作氛围,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国家和区内重点领域就业,面向全行业就业。二是高要求部署。学校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题调度会14次,校党委书记、校长对就业创业工作全面部署,分管领导、各部门协同推进,汇集校领导、院领导、就业工作人员、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校友等各方力量,充分挖掘就业增长点。三是高频度调度。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业工作体系,常态化调度工作,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就业工作“周调度、月研判、季评估、亮成效”等机制,压实学院就业主体责任,形成校院两级协调联动。四是高标准推动。就业工作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书记开局项目”,并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因子”专项科研课题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二、聚焦“拓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渠道
一是做好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按照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要求,学校在全区率先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暨直播带岗线上招聘活动,全体校领导采取不同的形式,走进用人单位,充分发挥校党委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学院持续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截至11月24日,学校共访企拓岗联系企业243家,为学生新开拓就业岗位7132个,举办访企拓岗专项招聘活动6次。二是聚合各类招聘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内蒙古财经大学就业信息网及就业公众号作用,及时做好岗位信息推送和服务工作。先后组织线上招聘会11场、线下招聘会7场,直播带岗招聘7场,就业信息网上发布职位信息4673余条,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9万余个。同时,积极宣传动员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专场招聘会和区内外各类招聘活动。三是用好校园招聘主渠道。学校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支持学院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项招聘会。启动校园招聘月活动,利用秋招的黄金期帮助毕业生尽早落实就业去向,同时做好校地、校企人才供需对接,与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携手促就业。9月下旬,恰巧抓住疫情前窗口期,为2023届毕业生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参会企业120家,岗位需求数4157人。据统计,现场企业共接收简历17635份。
三、强化“竞争力”,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一是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针对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择业意识、就业能力的存在问题和差距,学校开足开好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发挥就创业课堂主渠道指导作用,依托《就业指导与发展》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在求职、面试、创业等方面提供帮助。二是强化职业生涯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赛事,如简历设计大赛、公务员模拟考试大赛等活动,激发职业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帮助毕业生及早做好职业准备。通过就业咨询工作室,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创业咨询导师、企业人力资源导师、优秀校友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是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的吸纳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举办报告、讲座等方式宣传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鼓励毕业生参加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招募。2022年学校共考录自治区选调生124人(连续5年居全区高校首位)。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动员工作,鼓励更多毕业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2022年我校共有3名学子入选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人物,3名入选自治区“筑梦青春,不负韶华”——参军入伍典型事迹。四是用心用情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学校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台账,落实“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要求。
四、依托“培训基地”,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021年学校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建设高校”,这是继“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后就业创业工作获得的又一殊荣。发挥了宏志助航计划对驻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732名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顺利结业,培训期间举办“宏志助航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岗位3000余个,为推动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岗位选择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工作是有高度、有难度、有温度的工作,下一步内蒙古财经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以“有情怀的教育”和“有温度的服务”扎实推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内蒙古财经大学 曹树春 孙月】
贵州商学院
2023届毕业生“校园招聘月”首场
线下招聘暨校企对接座谈会
为有效汇聚社会各方资源,拓展优质就业岗位,我校积极开展2023届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12月9日下午,在湖滨会议中心举办访企拓岗专场招聘会,邀请湖州市委宣传部带队的湖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来校招聘。湖州吴兴新闻传媒有限公司、长兴融媒体中心(长兴传媒集团)等15家企事业单位共提供平面设计、新媒体运营、市场营销等近300个工作岗位。本次招聘会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同学们积极与招聘人员交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共收到近700份简历。
校党委副书记陈应勇来到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用人需求,鼓励同学们抓住机遇、发挥所长,服务社会发展需求。
随后举行校企对接座谈会,陈应勇出席座谈会,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实践教学中心、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主要负责同志及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会上,陈应勇代表学校对湖州市委宣传部卜爱军处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进行了简单介绍。陈应勇表示湖州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人才与我校部分专业非常契合,学校将根据企业需求,全力提供服务与支持,希望湖州市委宣传部与我校加强沟通对接,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带队更多的行业企业来我校招聘。
卜爱军对湖州市进行了城市综合推荐,湖州市人力社保局相关同志对湖州市人才引进政策进行了详细宣讲,唐雪梅介绍了我校2023届毕业生情况及就业需求。双方围绕后期校地、校企合作进行了交流会商,最后举行了校地人才智力项目战略合作授牌仪式。
本次校企交流座谈会增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了解,校企双方都表示接下来要继续加强工作沟通和供需对接,既立足当前为2023届毕业生开拓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更要着力长远构建实现双方合作、发展、共赢的工作机制,向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实现我校更高水平的发展和学生更加充分的就业。
【贵州商学院招生就业处 唐艳平】
黑龙江东方学院
“政校企”共建项目引领毕业生就业创业
为进一步发挥“政校企”合作的效用,全力推进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黑龙江东方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与管理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举办了义乌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跨境电商项目推介会。
义乌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跨境电商项目推介会现场
会上,招生就业工作处从基地概况、项目推介、学生发展、效度分析四个维度,分别就基地简介、院校服务、“4F模型”“4F等级”、项目背景、培训内容、项目流程、学生发展方向、项目效度分析等9个方面对该项目作了详实的讲解说明,鼓励并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该项目,实现尽早就业和成功创业。管理学院通过该项目与义乌市人社部门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化产教融合,加速“点面结合”实习就业双基地建设布局,提升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2023届毕业生提升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招生就业工作处坚持“职能部门搭台,二级学院唱戏”的服务理念,按照各二级学院发展建设、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政校企”共建项目合作,多措并举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管理学院在招生就业工作处的支持下,先后与浙江省安吉县、广东坚朗五金等经济发展有特色的地域,行业领先对管理类人才有需求的企业实现了实质性合作,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
.【摘自央广网】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拓宽提升毕业生就业渠道和质量
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高质量就业。近期,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为梦想奔跑——2023年统招专升本政策解读”为主题的系列辅导讲座,吸引众多学生参加。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与合作交流处、银川科技学院招生办、宁夏理工学院就业处负责人分别为各院系就业专干、毕业班辅导员、2023级毕业生进行了“专升本”政策辅导和宣讲。此外还就学生关心的院校及专业选择、资料收集方法、学习规划等方面问题,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并针对学习方法及专升本复习期间的心态调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21年以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关于增加毕业生升学深造机会、扩大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的相关政策,多措并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搭建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立足高质量就业,通过政策宣讲、考试辅导为毕业生升学提供多种便利条件,积极与区内本科院校对接,先后向毕业生推送宁夏高校的专升本招生简章,鼓励毕业生参加考试,专升本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统计,2022届毕业生专升本考试报名人数990人,成功录取409人,比2021年大幅增加,为毕业生将个人梦想融入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拓宽了路径。
【摘自央广网宁夏频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